为全面总结2021年海事审判工作成果,以总结促提升,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8月9日上午,武汉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审判工作白皮书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
此次的海事审判白皮书首次采用中英双语形式,内容主要包括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履职担当的具体措施,并精选出10个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以准确的数据、全面的信息和鲜活的案例向社会通报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
白皮书显示,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共受理案件2211件,旧存291件,结案2159件,结案率达93.9%,当年结收比达97.6%,平均每件审理天数138.95天。
白皮书指出,2021年以来,武汉海事法院牢记政治机关属性,把讲政治贯穿司法工作始终,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正风肃纪做好廉政建设,提升能力素质,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实施,找准司法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长江流域营造良好的海事司法环境贡献力量。
白皮书内附10件典型案例,内容涉及海商合同纠纷、海事侵权纠纷、海事行政案件、涉长江水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等案件类型,对于规范和引导航运市场主体的行为、统一长江流域司法裁判标准尺度、推进长江流域航运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半场新闻发布会上,武汉海事法院发布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
近年来,武汉海事法院按照省委和省法院党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对标一流先进水平,围绕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方便长江沿线当事人诉讼的目标,构建长江沿线法院诉讼服务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此背景下,武汉海事法院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海事司法职能作用,提升诉讼服务能力水平的角度出发,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在广泛征求长江沿线海事行政机关、港航企业和有关行业代表的意见建议,组织院内多部门调研,并经过反复讨论后制定出台了《武汉海事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
十项措施围绕海事海商案件流程,从诉讼费退费、诉前调解、涉企服务“绿色通道”、慎用保全、提升审判效率、完善执行工作机制等方面展开。同时,十项措施还突出派出法庭融入驻地发展的派出特色,从加强法治宣传、畅通投诉渠道等方面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莉,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侯振坤、申骞,立案监督庭庭长汪朝清先后围绕落实长江生态大保护方面的举措、“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营商环境十项措施的背景和管辖区域及受案范围、派出法庭设置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针对有关媒体记者提出的管辖区域和受案范围问题,武汉海事法院有关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跨多省对长江行使流域管辖权的专门法院,武汉海事法院的管辖范围和受案范围历经多次调整,目前已经趋于稳定全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上起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下至安徽省和江苏省交界处的长江干线及支线水域内发生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其他海事海商纠纷及海事行政案件、海事特别程序案件(包括执行案件)等六大类108种案件由武汉海事法院管辖。近期,湖北高院已经出台文件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申,全省法院都在遵照执行。同时,武汉海事法院加强与沿江省份各高院的沟通,对受案范围进一步明晰,以充分维护海事法院的司法专属管辖权。
新华社、法治日报、中国水运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荆楚网、长江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供稿:研究室
摄影:罗美馨
编辑:罗美馨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海事法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6号 邮编:430040 鄂ICP备120101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