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海事法院携手长江海商法学会与武汉大学法学院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张雅思   发布时间: 2022-06-09 21:02:31

6月9日下午,武汉海事法院、长江海商法学会与武汉大学法学院在武汉海事法院举行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教授,副院长武亦文教授,南玉梅副教授,吴宇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严倩老师,学院本科生办公室副主任于砚老师一行6人先后参观了诉讼服务大厅、法官书屋、执行指挥中心,随后到五楼会议室座谈,并参加签约授牌仪式。

全.jpg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石松对冯果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先后从机构设置、人员结构、管辖范围、案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武汉海事法院的情况。他指出,近年来武汉海事法院牢牢把握服务大局、为民司法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队伍教育整顿、清廉法院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审判质效,强化队伍素质,依法公正履职,为长江沿线的市场经济主体营造了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长江生态司法保护提供了武汉海事法院样本,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可靠的司法屏障。他强调,武汉大学是国内著名高校,法学更是武汉大学的“王牌学科”,武汉大学法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办学实力,过去为武汉海事法院培养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交流合作为契机,在人才培养、长江生态司法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疑难案件审判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司法实践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冯果.jpg

冯果院长对武汉海事法院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长江塑造了武汉,武汉得益于长江。武汉海事法院和武汉大学是湖北的两项“金字招牌”,双方深化合作既符合政策形势需要,也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希望通过此次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一批政治素养坚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海事海商、行政审判、环境资源审判、涉外审判等各方面都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化法学人才。同时,希望加强与长江海商法学会的联络与沟通,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拓宽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加强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研究智库作用,共同推进法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共同为长江经济带营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钟莉.jpg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江海商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钟莉表示,武汉大学法学院与武汉海事法院、长江海商法学会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武汉大学法学院是湖北省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的依托单位,武汉海事法院是中国法学会直属研究会长江海商法学会依托单位,双方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直属研究会与地方法学会沟通联系的要求,全面加强日常工作联系,开展长期友好往来,建立良性互动,在讲座培训、学术沙龙、年会论坛、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侯振坤.jpg

武汉海事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长江海商法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侯振坤表示,省法院游劝荣院长到我院调研时曾指出,长江海商法学会这个平台要用足用好,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他建议,双方通力合作,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加强理论研究,打响武汉品牌,唱响湖北声音,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武亦文.jpg

武亦文副院长表示,今天的活动加深了双方认识,也密切了双方感情,同时也标志着双方合作从多点到全面的“提档升级”。希望日后可以在课题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化,在中国法学会争取到课题项目,充分吸纳双方的优秀调研人才,合力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成果。

吴宇.jpg

吴宇副教授表示,武汉大学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之一,对环境资源保护有丰富的理论优势基础。今后双方可以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和环境资源审判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合作。

座谈结束后即为签约授牌仪式。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革胜代表武汉海事法院,长江海商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钟莉代表长江海商法学会分别与武汉大学法学院代表武亦文副院长签订了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与会人员一同见证基地授牌。

签约3.jpg签约1.jpg签约2.jpg

武汉海事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申骞、研究室主任潘绍龙、政治部副主任陈蔚及研究室法官助理张雅思、杨静文参加活动。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海事法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6号 邮编:430040 鄂ICP备120101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