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武汉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1年长江海事审判白皮书,并发布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多家新闻媒体参会并报道。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袁超一、通讯员张雅思、实习生范依灵)8月9日,武汉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0项措施,以更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保护长江航运经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莉介绍,10项措施围绕海事海商案件流程,从优化诉讼费退费机制、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力度、畅通涉企服务“绿色通道”、慎用涉企案件保全措施、提高涉企案件审判效率、提高涉企案件审判效率、延伸海事司法便民服务链条等方面展开。
在提高涉企案件审判效率方面,武汉海事法院提出,要健全完善繁简分流机制,扩大简易程序适用比例。涉企案件受理后,具备开庭条件的原则上7天内排期开庭;严格审限扣除、延长审批程序,对超过6个月未结的诉讼案件实行督办;船舶、房产等标的物价值评估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管理机构应强化对评估鉴定机构的监督;严禁超标的额、超范围保全,不得违规查封、扣押、冻结涉案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
该院公布了营商环境投诉专线(027-68857876),对投诉人反映的问题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并答复;投诉属实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或者电话告知投诉人。
发布会上,武汉海事法院首次发布中英双语版审判工作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共受理案件2211件,结案2159件,结案率达93.9%,平均每件审理天数138.95天,同比缩短60.23天。
武汉海事法院是全国11家海事法院中,唯一总部设在非沿海省份的涉外海事审判机关,管辖区域现为上起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下至安徽省和江苏省交界处的长江主干线,及相应的与海相通的可航长江支流水域。其中,长江湖北段主要包括长江干线、汉江等长江支线水域及宜昌、荆州、武汉等主要港口。
省高院日前下发通知明确,上述水域内发生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等六大类108种案件由武汉海事法院管辖,全省各地方法院不得违规受理。
湖北日报讯(记者袁超一、通讯员张雅思、实习生范依灵)8月9日,从武汉海事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该院结案率达93.9%,平均每件审理天数138.95天,较2020年平均缩短60.23天。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莉介绍,武汉海事法院牢记政治机关属性,把讲政治贯穿司法工作始终,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正风肃纪做好廉政建设,提升能力素质,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实施,找准司法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长江流域营造良好的海事司法环境贡献力量。
发布会上,武汉海事法院首次发布了中英双语版审判工作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共受理案件2211件,结案2159件,结案率达93.9%,平均每件审理天数138.95天,较2020年平均缩短60.23天。
其中,实体案件判决449件,调解208件,撤诉163件。判决后上诉322件,改判31件,二审改发率(不含新证据8.5%)。执行案件中,执结1013件,执行完毕213件,终结执行106件,终结本次执行381件,恢复执行案件149件。
通过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武汉海事法院强化了诉源治理。2021年度诉前调解380件,调解成功78件,诉中委托调解19件,调解成功19件,申请司法确认13件,诉前调解期限平均时长13.68天,有效缓解审判压力。推动网上送达、网上保全、网上鉴定、邮政集约送达机制等落地落实,提升诉讼服务质效,网上立案385件,跨域立案12件。大力推广互联网庭审,利用互联网开庭207次,有效提高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中国水运报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9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张雅思)8月9日,武汉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1年长江海事审判白皮书,并发布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
武汉海事法院是全国11家海事法院中唯一一家设在非沿海省份的专门法院,其管辖范围为上起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下至安徽省和江苏省交界处的长江干线及支流水域,覆盖五省一市。
该院对上述水域内发生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其他海事海商纠纷及海事行政案件、海事特别程序案件等六大类108种案件行使专门管辖权。
2021年,该院新收各类案件2211件,旧存291件,共计2502件,同比增长15.1%。结案2159件,结案率93.9%,当年结收比97.6%,平均每件审理天数138.95天,较2020年平均缩短60.23天。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保护长江航运经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此次武汉海事法院发布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主要从优化诉讼费退费机制、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力度、畅通涉企服务“绿色通道”、慎用涉企案件保全措施、提高涉企案件审判效率等方面展开,不断提升海事司法服务能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对企业涉诉案件采取优先立案、优先诉前调解,通过跨域立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等方式,实现最低成本诉讼。实行“容缺受理”制度,允许边受理边补充材料。实行立案接待首办负责制,谁接待谁负责,不办结不下班,当日事当日结。
严格审查涉企案件保全申请,严禁超标的额、超范围保全,不得违规查封、扣押、冻结涉案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非情况紧急且确有必要的情形,不“死扣”船舶。
此外,武汉海事法院还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专线。畅通营商环境投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对投诉人反映的问题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并答复;投诉属实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或者电话告知投诉人。投诉电话:027-68857876。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胡文勇 通讯员张雅思)8月9日,记者从武汉海事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武汉海事法院正式对外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0项措施,并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专线027-68857876,对投诉人反映的问题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并答复;投诉属实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或者电话告知投诉人。
近年来,武汉海事法院按照省委和省法院党组部署要求,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海事司法职能作用,提升诉讼服务能力水平的角度出发,在广泛征求长江沿线海事行政机关、港航企业和有关行业代表的意见建议,组织院内多部门调研,并经过反复讨论后制定出台了《武汉海事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
十项措施围绕海事海商案件流程,从诉讼费退费、诉前调解、涉企服务“绿色通道”、慎用保全、提升审判效率、完善执行工作机制等方面展开。同时,十项措施还突出派出法庭融入驻地发展的派出特色,从加强法治宣传、畅通投诉渠道等方面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
发布会上,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莉,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侯振坤、申骞,立案监督庭庭长汪朝清先后围绕落实长江生态大保护方面的举措、“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营商环境十项措施的背景和管辖区域及受案范围、派出法庭设置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胡文勇 通讯员张雅思)8月9日,记者从武汉海事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该院共受理案件2211件,旧存291件,结案2159件,结案率达93.9%,当年结收比达97.6%。平均每件审理天数138.95天,较2020年平均缩短60.23天。
发布会上,武汉海事法院首次发布了中英双语版2021武汉海事法院审判工作白皮书。内容主要包括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履职担当的具体措施,并精选出10个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以准确的数据、全面的信息和鲜活的案例向社会通报2021年武汉海事法院服务和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莉介绍,2021年以来,武汉海事法院牢记政治机关属性,把讲政治贯穿司法工作始终,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正风肃纪做好廉政建设,提升能力素质,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实施,找准司法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长江流域营造良好的海事司法环境贡献力量。
武汉海事法院是全国11家海事法院中,唯一总部设在非沿海省份的涉外海事审判机关,管辖区域现为上起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下至安徽省和江苏省交界处的长江主干线,及相应的与海相通的可航长江支流水域,覆盖五省一市。其中,长江湖北段主要包括长江干线、汉江等长江支线水域及宜昌、荆州、武汉等主要港口。
据悉,上述水域内发生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等六大类108种案件由武汉海事法院管辖。
供稿:研究室
编辑:罗美馨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海事法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6号 邮编:430040 鄂ICP备12010191号-1